一年一度的高考又将来临,面对这人生的重要一步,无论是学生本人,还是全心关注着孩子成长的家长,都不可避免地感受到压力。
要说压力,其实也不都是坏事。学习、工作完全没有压力,绩效很难呈现;运动员完全没有压力,难以进入必要的竞技状态;生活如果完全没有压力,人会因陷入“无意义感”而倍加无聊。就如同造就的大桥必然要承载一样,人不可能完全没有压力。
但是,过大的压力,不仅可能造成烦恼,甚至可能使我们距离自己的期望目标越来越远。在高考之前,笔者为考生和家长的心理调节提供一些建议。
弹性定位,条条大路通罗马
症状:家长给孩子定指标,一定要考到什么分数段、进什么学校才满意,就容易带来过大压力。
支招:几乎所有的考生和家长都对高考抱有期望,诸如“背水一战”、“在此一博”,都是这个意思。可是,如果目标是刚性的,而且相对考生的能力来说颇具挑战,那么对于一些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学生会带来适得其反的结果。
我们知道,面对应激,特别是急性的应激,人的反应一般就是“战或逃”。如果能够战胜当然很好,战胜不了可以暂时“躲避”一下也行。可是当面对高考“既无法战胜也无法躲避”时,就容易导致过度焦虑,甚至出现心理失衡。
因此,有一个弹性的目标定位很有必要。所谓弹性,就是得有一族目标,有多种可能的选择,它们都可以以不同的路径将自己带向美好的未来。有了弹性,人就有了更多的自信与从容,而它们又更加有助于孩子调整到一个良好的状态,更有利于发挥自己的能力。当然,这些目标得是真心实意能够接受的才行。
氛围营造,宽松家庭更怡人
症状:父母取消了自己的一切娱乐休闲,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在孩子身上,不仅在生活上呵护倍至,更是被孩子的情绪所左右,家庭气氛紧张、沉闷。
支招:家有考生,对家长而言常常是一件很有压力的事情。对孩子的爱和责任,使得不少父母比孩子本身承受的压力更甚。
试想,占据考生一天绝大部分时间的学校氛围在备考过程中已经足够紧张甚至压抑,而回到家里还要回应父母“考试分数多少、排名怎样”之类的询问,还要接受严密的学习活动的监督,孩子的情绪可想而知。
父母在为孩子的“登顶”揪心可以理解,为孩子提供力所能及的助力也是必要的,但是必须明白什么叫“适度”。关心孩子,又给其适当的自主空间、时间是适度;督促孩子,又充分信任孩子拥有一定的应对能力是适度;服务孩子,又不忽视自身生活的质量,不让孩子产生内疚感是适度;助推孩子,又不越俎代庖而让孩子感觉无力和压抑是适度。“该干啥干啥”,一个适度宽松的家庭氛围对缓解孩子的考试焦虑很有帮助。
良性互动,情绪状态更积极
症状:高考阶段,孩子面对父母可能会比平时有更多的“发脾气”、“耍态度”,甚至表现得很“作”。
支招:其实这很正常。试想,孩子感觉最安全的就是温暖的家了,在父母前面做最为真实的表达可以理解。而且,孩子的“作”表面看来似乎在表达对父母的不满,其实在与自己有着最深情感连接的父母面前,他们表达的是自己内在的焦虑情绪,甚至是对自己的不满。看到这一点,我们就明白该怎样去做一个合适的父母了。简言之,谁最会听,谁就成功。这里所说的听,就是予以孩子尊重、真诚、接纳、积极的关注,不仅听其言,还用心去关注孩子的内心需要,并且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理解。有时,甚至无须什么语言,一个温暖的拥抱、抚摩,就能够传递所有的内容。
当人们承受的压力超出自己承受的限度时,很多问题都会出现,最为敏感的就是情绪。压抑或者抑制情绪都是不合适的。因为压抑的情绪如果被诱发出来,造成的困扰会很麻烦。因此,我们需要学习去敏锐地觉察情绪,了解情绪产生的原因,化解不良情绪,努力转化成积极的情绪。管理情绪,促成情绪的积极转化,这可不都是孩子自己的事情,父母在其间的合适把握很有意义。
还有,父母自身的情绪调节也很重要。有的父母说,“我急在心里,也不敢有所表现”。其实,即使父母小心注意不去用语言说出内心的焦虑紧张情绪,重压之下的孩子依然会敏感地从父母的非语言信息中读解到,进而可能影响自己。所以,真正从内心放松下来,与孩子有一个良性的情绪互动,非常重要。
相关标签:高考前孩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