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云平台

“高考王”屡败屡战只为圆大学梦

2010-07-27 07:21 来源:易信使 收藏 举报

梁实,一位43岁的中年人,14次参加高考,是目前媒体报道过的参加高考次数最多的人。身边的朋友送给他不少“封号”:“中国第一铁脑壳”、“高考最牛钉子户”、“中华第一考王”。虽然经历了14次失败,但梁实考大学的信念依旧没有丝毫动摇。7月15日,记者采访了这位考王。他表示正在备战高考,明年和儿子一起再次参加高考。

辗转求学为圆大学梦

“advise作及物动词时,注意后接动名词,不能直接跟不定式……”

7月15日,记者见到梁实时,他正在成都一茶馆复习英语。手持一本名为《初高中英语考点译解词典》的他与闹哄哄的茶馆格格不入。说起自己的高考经历,梁实侃侃而谈。

今年43岁的梁实老家在仁寿县文宫镇高家公社。父母都是教师,梁实排行老四,兄弟姐妹5人都没有上过大学。虽然梁实高中时成绩并不算好,但他上大学的愿望很强烈,暗下决心一定要搏一把,考上大学,圆全家一个大学梦。

1983年,梁实在文宫中学报名参加高考,结果预考都没有通过。不甘心的他跑到简阳重新读高一,读了一年后参加高考,还是没有考上。

1985年,梁实又到内江等地复习,当年也报名参加了高考。遗憾的是仍没有考上。连续三次没考上,梁实有点失落,他知道自己失败的原因是不踏实,复习期间还想着玩耍,知识没有吃透。总结了失败原因后,梁实打算明年重新再来。

1986年,在父母的劝说下,梁实来到乐山轧辊厂技校读书。当他发现毕业后是当技术工时,他离开了学校,又无悔地走上了继续高考之路。父母的反对也无济于事,始终拗不过他的决心。在梁实看来,读这样的学校不是他的目标。

其实,让梁实放不下高考有两大原因。一是在他心中,大学是个非常神圣的地方,他想读大学,更想读好大学;二是高中毕业后他一直没有工作。当时考上大学是解决就业的最佳途径。梁实想通过高考改变命运,证明自己的价值。

正因如此,高考失利的梁实辗转在内江、乐山和成都打零工。他修过机械,砍过木材,还买卖过电视机。但唯一不变的就是一边打工一边复习。每年元月准时到当地招办报名参加考试。可遗憾的是连考了5年还是没有考上。

1991年,梁实通过考试成为内江一家木材公司的正式工。这年底,24岁的梁实结婚了。家人以为他有工作了,又结婚了,心思不会放在高考上,会安下心工作。可没想到梁实还是放不下他的大学梦。已经工作了的他还要报名参加高考。当时工作后的社会人员参加高考要单位出具相关证明。一开始木材公司不同意,梁实就找到主管木材公司的林业局磨了好几天,林业局领导被梁实的执着打动了,破例开了证明。结果那年梁实还是没有考上,差10多分才上线。

1992年,因为年龄限制和结婚,梁实不能参加高考。不能参加普通高考,梁实就参加成人高考。这次梁实很顺利地通过考试,考上了南京林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亲戚朋友们为梁实终于圆大学梦高兴时,梁实却高兴不起来。他没有去读书,说这不是他理想中的大学。梁实对大学的定义不同于其他人,他认为通过普通高考考上的重点大学才是真正的大学,成人高考考上的大学都不算。

百万富翁不改高考情怀

正当梁实以为此生大学梦断,安心工作时,1993年,梁实所在的木材公司倒闭。才工作两年,他就成了一名下岗工人。

生性开朗的梁实并没有消沉,也没时间悲观,那时他已经有了儿子,才一岁多。“我总要给1岁的娃娃找口饭吃啊。”为了生计,梁实先在内江做服装生意,后来在华阳胶厂搞推销。上世纪90年代中期,看到建材市场前景较好,梁实借了几万元做起了建材生意。

比起高考之路来说,梁实做生意就顺利多了。仅仅用了一年,梁实就赚了上百万元。1998年,他还在双流县白家镇建起了建材厂,妻子刘群在富森美家居开门市,生意越做越红火。

按理说,高考应该离梁实越来越远。可2001,教育部发文高考报名取消年龄限制的消息让梁实平静的心又激起了涟漪,“现在事业走上轨道了,可以花时间做点喜欢做的事情了。”他重新点燃了想考大学的念头。

当妻子刘群得知梁实又要参加高考,一开始,她以为梁实是说着玩的。直到看到他从书店买来有关高考的资料,一有时间就看书时,她才知道梁实是认真的。对此,刘群很不理解,她问梁实:“放着好好的生意不做,这么大年纪参加高考做啥子?你这是不务正业!退一步说,就算你考上了大学又能怎么样?”

梁实不想让妻子担心,说自己看书绝不会耽搁做生意,只是工作之余复习复习。本来刘群还想反对,可看着梁实买书复习后,整个人变了很多。以前一闲下来梁实就爱呼朋引伴地打牌赌钱,自从准备高考后,梁实牌也不打了,也不赌钱了。“看书总比打牌好。”想到这,刘群也不反对梁实的做法了。

2002年,梁实报名参加了当年高考。进考场时,在众多考生中梁实很显眼:黝黑的皮肤、眼角的鱼尾纹和黑白相间的胡须成为区分他和其他高考生的特殊“符号”。一开始,学校老师还以为他是家长,冲他喊:“家长不要进!”梁实赶忙掏出准考证说是考生。老师看了半天,反复对照相貌后,才准梁实进去。

时隔十年再进考场,梁实心中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对他来说,考场太安静了,考试时间太长了,他有将近十年没有这样安静地坐下来,一坐就是两个小时。考场的桌椅对身材高大的梁实来说也太小了,他坐了好一会儿才习惯了。

拿到试卷后,看着旁边的年轻人都在奋笔疾书,梁实手中的笔却不听使唤。原来梁实虽然买书复习,却很少动笔练题,长时间不写字让他的答题速度非常慢。到写作文时,离交卷时间只有15分钟了。不得已,他只好匆匆写了一点东西。其他科目考试也是因为答题速度太慢,一大半的题没做完。

不久,高考分数出来了,语文考了92分,梁实知道是作文拖了后腿。理综只考了160分,但他只做了170分的题,正确率很高。几科加起来一共考了370多分,看到这个分数,梁实有了信心:“这么久没考试,能考到这个分数还是不错。明年复习充分再来考试,说不定就会考上。”

于是,2003年,梁实又报名参加高考。可体检完身体,准备上考场时,梁实突然生病了。不得已,他只得放弃这次高考。

后来几年因为工作太忙,只有2006年梁实参加了高考。这次考试比2002年多考了20多分。

2010年,43岁的梁实再战高考,准备考四川大学数学系。这已是他第14次参加高考了,梁实并不觉得紧张。6月7日一早,他吃了鸡蛋,喝了牛奶,连胡子也没剃,就拿着文具袋准备出发。此时,读高二的儿子还在睡觉呢,妻子则送给他四个字:再接再厉。梁实告诉妻子:“这次复习得最认真,争取整好!”

满怀信心的梁实并没有笑到最后。高考最后一场考试结束,一走出考场,梁实就自己给自己宣判了 “死刑”———“数学有几十分的题没做。理综有100多分都没做,做不走!英语有50分都没怎么做……”成绩一出来,梁实只考了337分,这超乎他的预料,“考完后就已经知道没戏了,但没想到才337分!比上一次还低!”梁实叹息道。

这是他第14次在高考中失利。

永不言弃明年再上考场

虽然经历了第14次失败,但梁实考大学的信念依旧没有丝毫动摇。“那儿也不是像珠穆朗玛峰一样高不可攀,明年继续整!”妻子刘群也一如既往地支持。

今年,在双流的工厂因迁址停业后,梁实时间比较充裕。他决定改变学习方式,全心全意投入到第十五次高考中。在朋友的介绍下,梁实参加了某培训中心的补习,对英语、数学、理综进行重点学习。“听老师讲讲比自己闭门造车要快些。”梁实说。

补习之余,梁实喜欢在茶馆复习。在家他看不进书,茶馆里人比较放松,看累了还可跟熟人说说话。经常去的成都交大路附近很多茶馆老板都很喜欢他,他们不喊他“梁考生”,反而赠名“梁教授”。每天早晨8点梁实就会准时在茶馆出现,窝在小角落里复习。

相比以前读书,有着丰富社会经验的梁实对书本知识的理解要透彻多了。不过梁实有个不好的习惯,他只看书从不做题,很依赖参考答案,从来不看没有参考答案的书。这使得梁实上考场后做题非常慢,有时脑袋里有想法就是用笔表达不出来,这是影响他成绩的重要原因之一。

虽然梁实一直坚持要考大学,可考大学后该做什么他并没有想过。有时他会到心目中的好大学——四川大学走走看看。看着周围青春洋溢的大学生,他觉得自己也年轻了不少,更坚定了要考大学的信念。

看着梁实14次参加高考都失败了,还越挫越勇,继续备战高考,有朋友知道后把他当成现代范进,取笑说:“是不是要找你老丈人打一耳光你才醒得到喔?”甚至还有朋友打赌,如果梁实三年内考上大学就奖励5万元作为读书费用,其实是赌梁实考不上大学。每每遇到这种情况,梁实总是说:“你不懂!”

妻弟刘潮之前也很不理解梁实的举动,但现在明白了。他说:“梁实高考就跟别人打麻将一样,就是把高考当成是他生活的一部分了。他不会像很多高考生那样,因为考不上而痛苦。”现在,更多的人都被梁实的精神所感动:“在成都这么休闲的城市,居然有这么执着的人。”梁实的员工和一些茶馆老板都成了他的粉丝,被称为“梁粉”。

有人把梁实和湖南参加13次高考的曹湘凡相比,梁实认为他和曹湘凡没有可比性。从他开始考试时就不存在为名、为工作的说法。因为他已经有一份很好的事业,考大学并不是为了找一个好工作或者拿文凭,只是很单纯地想圆一个大学梦。梁实也不赞同曹湘凡为了高考影响家庭生活的做法。他认为人在社会就要学会承担责任。这么多年来,梁实复习、参加高考都是利用业余时间,平时该工作时还是工作,该照顾家人的就照顾家人。

连续14次参加高考的梁实也引起了媒体的关注,北京、上海的媒体都邀请他做节目,这让梁实压力倍增。梁实说以前他复习是很随意的,想看书就看书,想复习到哪里就到哪里。“现在不同了,我在媒体前说了明年一定要考上大学,到时考不上就难看了,所以现在要抓紧时间复习。”

梁实的儿子在华阳中学读高三,明年也将参加高考。以前梁实还指导儿子学习,现在儿子不怎么听梁实的指导。“儿子很叛逆,对我参加高考的态度是不过问,也不让我过问他的学习。”梁实说他尊重儿子的选择,平时父子俩各复习各的。他打算明年和儿子一起战斗,看谁考得更好。

新闻链接

为了改变自己的生活和证明自己的价值,湖南长沙的曹湘凡历经13次高考,付出离婚和家庭“四分五裂”的代价,考上了湖南公安专科学校,并于今年6月毕业。

因为年龄大,曹湘凡遭遇了应聘简历没法投出去的尴尬,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后来在媒体的关注下,42岁的他终于找到了工作,成为长沙一家民办高校的辅导员。曹湘凡用“通过拼搏和努力,我已找回了失去的尊严和幸福”的话语,表达了自己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信心。(来源:四川农村日报)(记者: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