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所学校而言,基建腐败烂的只是皮肉;学术和教育方面的腐败,坏的是大脑;而“泛行政化”的恶果,则是心肌梗塞。
昨天,温家宝总理与网友在线交流时,直言目前“教育确实存在许多问题”,他表示,教育行政化的倾向需要改变,最好大学不要设立行政级别,力争实现教育家办学。
总理的话,也是很多
人一直想说的话。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对一所学校而言,基建腐败烂的只是皮肉;学术和教育方面的腐败,坏的是大脑;而“泛行政化”的恶果,则是心肌梗塞——它以超稳固的金字塔层级系统及其产生的无形力量,阻塞了大学的独立思考、学术创新、自由流动,也阻塞了中小学乃至幼儿园的活泼快乐与师德理念。
当我们看到“部-厅-处-科”在高校内部的一字排开,高校一个处长所能调动的丰富资源,一个县重点高中的校长也官拜“科级领导干部”,我们逐渐懂了,在中国何以出现40教授争夺一个处长职务的怪事,何以导致“教师绩效工资”肥水尽流“行政田”的不公。如今学校的功利化,具体体现于钱、权、名,而三朵并蒂花,养分都来自“级别”——有了一定的级别,则可以配置专车、公选入仕、控制资源、优先推荐为名师或学术带头人……我们不能武断地说,种种乱相都是教育“泛行政化”的直接产物,但毫无疑问,中国教育的官场化、学校的衙门化,对中国教育的许多问题起到了很坏的催化作用。
教育“去行政化”已刻不容缓,好处自不待言,但阻力和困难也可想而知。现在,我们不妨来畅想一下学校取消官阶后的图景——
一方面,“去行政化”的教育界将迎来难得的清新空气。首先,治校者从“教育官”变为教育家,森严有序的学校官场,将注入自由辩论、民主决策、科学论证的因子。其次,学校行政序列不再是吸引教授们削尖脑袋争夺的香饽饽。行政者,服务于教学和学术也,教师者,立足于教学、研究也,二者各归其位。所谓地位,本身就是相对而言的,是此消彼长的关系,行政序列地位的式微,势必衬托并提升教师地位,令教(育)、学(术)正本清源,回归最有效率的轨道。
另一方面,假设某一天突然“去行政化”了,我们的教育界恐怕又会陷入一片暂时性的混乱。首当其冲的,莫过于“校官”们的集体身份迷失和心理失衡。一位高校官员曾坦言:“现在跟人交往,如果离开‘级别’这套话语系统,自己都会无所适从。”一旦头上的“处级”乌纱不再,自己出去怎么和政府部门的处长平起平坐?又以何心态面对曾经被自己“管”的教师们?其次,那些不再享受“副部级”、“正厅级”的学校,在与有关部门的博弈中,可能因为微妙平衡的打破而使话语权弱化……
这种亦喜亦忧的情绪本不难理解,因为教育机构的“泛行政化”,只是中国“级别社会”的一个小小缩影。一个业已成熟、结结实实、纵横八达的“级别网络”之中,某一个子系统的突然抽身,可想而知会带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混乱、混淆。如何在不导致系统性混乱的前提下,在某一个子领域有条不紊地推进“取消行政级别”的改革,第一,需要谨慎和耐心,第二,需要智慧,第三,需要相关领域的配套性改革。
在中国,很多事情都是如此,症结清清楚楚,治起来却百般棘手。但改革胜过不改,早改胜过晚改。教育“去行政化”这件事如果推进了,兴许还能成为中国革除“泛级别化”弊病的一个有益探索,善莫大焉。(徐锋)
相关标签:温家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