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送笔试,又迎面试。各高校自主招生选拔的面试环节已经陆续展开。对于中学生来说,与天天面对的笔试相比,面试毕竟是一种新事物。因此,我们不妨从最基础的abcd说起
a 什么是面试
当被问及面试的感受时,不少过来人给出这样的答案:“老师很和蔼,就像聊天一样。”
面试“就像聊天”,表明面试“不是聊天”,认识到这点十分重要。聊天一般是为了维持关系、增进感情,没有很强的目的性;而面试是自主招生选拔的重要环节,面对面的即时互动是其形式,由此测量学生的水平是其目的。因此,根据压力-工作效率的倒u型曲线,学生既不必过度紧张,也不应过度放松。须知,这也是一场考试。
b 为何要面试
获面试资格的学生均已在笔试中取得了佳绩(直推生有高中成绩作保证),为何还要再加一场面试?
高校给出的答案是:面试是考笔试无法测量的知识和能力。比如:自我认知是否清晰,生涯规划是否明确,学习动机是否强烈,学习兴趣是否浓厚,学习潜力是否巨大,知识面是否宽广,视野是否开阔,思维品质是否优秀,思想道德品质是否过关,价值观是否端正,等等。
正因如此,绝大多数面试题目是开放性的,没有或不设标准答案。而高校想从面试中获得的信息,也成为我们预测面试内容的重要依据。
c 如何准备面试
准备面试,常会陷入两种误区。一种是将面试神秘化,继而提出“准备无用论”和“无法准备论”;另一种则是忽略面试与笔试的差异性,用准备高考的方法准备面试,从而走进死胡同。
我们认为,可取的态度是:准备可以准备的内容,并用正确的方法准备。比如:了解面试流程,熟悉常见题型,准备必考问题,锤炼思维能力,训练表达技巧,了解考场注意事项等。反之,一味记诵时事热点却不知其所以然,甚至寄希望于猜题押宝,则是完全错误甚至有害的。有教授直言:如果我们看出学生在背诵,不但不会加分,反会减分。
d 面试是否有效
总有人质疑自主招生面试的效果:跟教授谈两句,就能甄别学生优秀与否?教授有那般神奇?
其实,任何去过面试现场的人都不会存有此种疑问,因为面试确是一块“试金石”、一道“分水岭”。就算简单如“你对乱穿马路怎么看”的“家常题”,不同层次的学生也是高下立判。有些学生翻来覆去绕不开“文明素质”四个字,而有些学生则会提及“生命意识淡漠”、“规则意识薄弱”,还有的指出“道口设计、红绿灯设置本身也有问题”等。因此,符合高校选才标准的学生往往如鱼得水、越谈越欢;而那些死读书、死抠分的学生,则往往瞠目结舌、直冒冷汗。
相关标签:高校自主招生中学生自主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