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武来自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一个贫困家庭。他边放牛边学习读完了小学。中学时,他每周提着2.5公斤米走2小时山路坚持上学。在今年高考中,这个山里娃以582分的成绩被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录取,来到北京读大学。
山里孩子 边放牛羊边上学
王洪武的家乡“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当地经济条件落后,人们生活比较贫困,王洪武家也不例外,全家5口人仅靠父亲外出打工艰难维持生活。
洪武从小就特别懂事。为了帮父母分担压力,他尽量多干些家务活。上小学时,洪武每天要走半个小时的山路上学。每天,他要把家里的牛和羊都赶到山上喂草,把它们拴在树上后,再去上学。等放学的时候,他再把吃饱了的牛羊牵回家。就这样,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他每天都坚持边放牛羊边上学。周末放假在家,他就带上书本,边放牛,边学习。
除了放牛、放羊,王洪武每天放学回到家后,还要到山上去砍柴。有一天,11岁的王洪武放学后和往常一样去山上砍柴。没想到,他刚把砍下的木柴摞成堆,就看到一条蛇突然从柴堆上面爬下来,“呲”的一声从他脚旁窜了过去,吓得他浑身发麻,撒腿就跑。
王洪武说,现在回想起小时候砍柴的日子是很辛苦的,他稚嫩的手臂、脸颊经常被山上的草叶、树叶划出一道道裂口。但是,懂事的小洪武当时并没觉得有多苦,“只知道自己多干点活儿就能给家里多出份力,父母也就能轻松点”。
刻苦求学 米饭咸菜吃三年
“地无三里平”说的是当地山路崎岖难走。上了初中,洪武要走2个小时的山路到离家更远的学校上学,一星期只能回一次家。
一年冬天,下起了大雪。洪武在家过完周末,午饭后,和几个同学一起踏上了艰难的返校之路。下坡时,路太滑,洪武只好坐在树枝上滑下去。上坡时就更艰难了,只能一点点往上爬。原本2个小时的山路,那一次,他们用了四五个小时。到学校时,天已经黑了,他们筋疲力尽,全身都湿透了。
由于当地比较贫困,学生要自己带粮食到学校换饭票买饭吃。初中三年,洪武每周都要提着米和自家腌的咸菜去上学,这些就是他一周的伙食。每周,他只从家里带五六元钱的生活费。为了省钱,他从来不吃早饭,也从来不打菜吃,一年四季吃咸菜。有时,和同学合着打一份饭,不够了就加点水拌着吃。
王洪武经常一周不花一分钱,他用这些节省下来的钱去乡里买自己想看的书,如《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和练习题集等,用知识的养分不断充实自己。
初中三年,洪武学习非常用功,每天都坚持早上5点钟起床,读英语、背诵课文,晚上经常学到12点才上床睡觉。就这样,洪武一直都是年级前三名,多次在比赛中获奖。中考时,他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当地重点中学铜仁市第一中学。
辍学两月 打工挣钱买彩电
由于成绩优异,王洪武一入校就直接进入了理科实验班,但是他并没有在铜仁一中完成三年的高中学习。
上高二那年,王洪武家里发生了一系列的变故。先是疼爱他的太奶奶去世,后来爸爸在外地打工时受了严重的腰伤,母亲又患上子宫癌。
一系列的沉重打击,让王洪武有了辍学的念头,他决定去外地打工挣钱补贴家用,为父母治病。
高二暑假,洪武去了厦门,找到一份在工地上安装电梯的工作,“其实就是干一些搬东西的力气活。每天吃住都在工地,日子很苦”。
两个月后,洪武领到了1000多块钱的工资。那天晚上,他躺在工地上,想了很多。经过2个月的锻炼,他觉得没有知识就挣不到太多的钱,对家里的帮助太小了。意识到这一点后,洪武决定重返校园。
王洪武花500元钱给家里买了一台彩色电视机。带着这份孝敬父母的礼物,他回了家。离开学校2个多月,洪武不好意思再回原来的学校,就转学去了铜仁二中。
考入名校 生活孕育新希望
回到学校后的洪武,比以前更勤奋、更坚强了。他时刻都在心中提醒自己,一定要考上大学,走出大山,用知识改变命运。班主任任廷海介绍,洪武不仅勤奋,而且聪明,上课时爱思考,做题时喜欢用多种角度考虑问题,有时还能想出与众不同的解题方法。今年高考中,他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国际政治专业。
王洪武坐了25个小时的火车,来到了繁华的首都北京。他刚下火车的第一感觉就是北京太开阔了,没有山的阻隔。走进新的学习环境,他觉得自己有很多东西要学。“能够考进北京的大学,到首都读书,对于我们大山里的孩子来说,是一种荣耀。”洪武脑子里一直浮现一句话——“生活又孕育了新的希望。”
采访快结束时,洪武说,他要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改变家乡落后的面貌,让更多穷孩子能读上书、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