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的天气秋高气爽,既是北京最好的季节,也是高校里最热闹的时候,按说大批的新生入校、报到、军训、上课等等,会让相对平静的校园有了更多的活力,但是今年的9月,有些大学却一改往年的热闹景象,有的冷冷清清,有的活力不足,更有的甚至人去楼空,这些大学都有一个共同点——民办大学,而造成目前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在于生源急剧减少。来自中国民办教育协会的不完全统计显示,到目前为止,全国民办高校的招生状况下降严重,普遍下降幅度在一半左右,其中民办大学较集中的西安下降最多,招生数量只有往年的两三成,民办高校遭遇了新的困境,有人甚至抛出了民办高校的“拐点”论。
现象
大学城可见整栋空楼
离北京40公里的东方大学城是最著名的民办高校区之一,拥有20多所各种性质的高校。往年的9月,都会有数万名学生从全国各地汇集到这里,然而今年却有些不同。记者在一些学生宿舍区走访时发现,很多学生宿舍区都能见到整栋的空楼。就连附近的商铺也受到了影响,随处可见贴着“招租”、“转让”字样,不管是餐厅还是超市,因为客源减少,很多都已经维持不下去了。一名姓黄的成都小吃店老板告诉记者,他是三年前来这里开店的,“那时候学生真的非常多,学校食堂到处排着长队,所以,我们店里午饭时经常要拼座位吃饭。”黄老板回忆起大学城的黄金岁月时一脸的喜悦,“现在人比那时候差了一半,我的店最近两个月都是赔钱经营的,要是十一后还是这样,我也考虑换个地方了。”
北京经济技术职业学院航空旅游分院院长黄震奇透露,本来能容纳6万学生的东方大学城,今年只招到了3万名学生。最多时拥有30多所高校的大学城,现在高校数量锐减,他个人判断,今年肯定要倒一批民办高校,因为招生数量太少了,而先期的投入又高,一开始招生需要广告费,修建校舍,有的是租校舍,还需要师资的酬金,在国家不能给民办高校投入的情况下,一旦资金链断裂只好倒闭,黄震奇估计今年就是这样的一个坎儿。北京东方研修学院副院长靳萌的介绍也印证了上面的事实,该校今年招生的人数跟计划相比,只有50%左右,2007年和2008年这两年基本上非常平稳,而东方研修学院的招生情况在大学城里还是非常不错的。
抢生源大战没起作用
从8月中旬开始,北京站和北京西站就迎来了民办高校的生源争夺战,不管旅客是乘坐哪个车次从哪里来,只要是学生模样,就一定会有人走过去,一边递给你宣传单,一边热情地劝说:“报考我们学校吧!”众多民办高校的大牌子已经是每年八九月份火车站出口的一个固定“景观”了。
只要路过的旅客稍有迟疑,或者对他们的宣传单多看几眼,基本上这个旅客就别想轻松脱身了,记者就在9月3日接站时目睹了这样一幕:一个学生接过招生人员递来的宣传单,只是问了一下“你们学校有没有分数要求?”两个招生人员就“白话”开了,一个表示分数都好说,只要有好学的精神;另一个则现身说法,大讲自己选择的专业现在收获颇丰;最后在招生人员“我们学校毕业后可以完全解决就业”的忽悠下,这个学生旅客被他们拉上了到校参观的班车。
据了解,近几年北京民办高校都在火车站设了接站点,部分学校还不只一个。这样接站的好处是,一来保证各地区招生点招来的新生能够顺利到达学校进行报到缴费,防止被其他学校抢走;二是广种博收,有枣没枣打一竿子,游说那些自主来京求学的学生报考本校。据知情人士透露,这些负责招生的人员大多是本校学生,而且根据业绩都会拿到相应的报酬。通常,招生人员每招到一名学生,可以拿到2000元至4000元不等的提成。但是这些提成通常并不会马上兑现,开学后头两个月才最关键。一般来说,开学后前两个月内学生不流失就可以得到全额的招生提成。
而今年,这样的生源大战没有让民办高校收到理想的回报。北京财经专修学院副院长汤志强认为,今年招生太难了,虽然他们动了很多脑筋,想了很多办法,但是招生的成果还是不理想。据悉,该校去年招了1600人,今年才招了不到1000人,比去年减少了四成左右,而很多同样参加了生源大战的学校最终还不如他们。
追访
今年为何遇生源危机
对于今年民办高校遇到生源问题的原因,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季明明给记者分析了以下的原因:
■报考人数减少
从2000年开始,全日制高校连年扩招,2001年,全国各种高校招生1230万,毛录取率12.5%,而2008年,同样的数字变成了2907万,毛录取率达到了23.3%;目前中国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多了,而考生的人数由于计划生育等原因还在下降,再加上很多招生机构不断地降分补录,使得考生9月中旬还有机会进入公办的高校,造成了民办高校选择余地的变小。
■中等职校分流
目前中国中等职业学校已经连续4年就业率达到了95%,从2003年到2007年,中等职业学校的人数增加了800多万人,分流了大量考生。
■出国留学人数增加
季明明认为,自费留学人数的增加也减少了民办高校的选择余地,由于金融危机的原因,出国留学的费用降低了三分之一,还有很多国家降低了分数和签证等门槛,2007年出国自费留学的人数只有10万人左右,而2008年达到了19万,增幅之大前所未有,今年,这个数字只会比去年更高。今年四川、重庆等地出现了还没有高考毕业班就已经有多人出国留学的怪现象。
■大学生就业难的影响
目前的形势下,就连公办大学的毕业生找工作都很难,更不要说民办高校的毕业生了,就业的严重压力让一些学生和家长对报考民办大学的积极性降低了。新读书无用论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民办大学的吸引力。
■办学质量问题
季明明告诉记者,有些民办高校的办学质量确实存在问题,这几年媒体也陆续曝光了一些民办高校的负面新闻,这些负面的报道严重影响了民办高校在考生中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调查手记
“拐点”之争
实际上,早在今年的招生危机爆发之前,提供非学历教育的民办高校就已经出现了倒闭潮。2008年全国民办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866所,比2003年反倒减少了238所。一些业内人士痛心地告诉记者,学校数量急剧萎缩、招生大幅下滑,很大程度上也因为这个行业自身管理混乱、鱼龙混杂,最后自己砸了自己的牌子。就在一个月前,重庆某民办高校由于只招到8名学生,开课8天就申请破产,当地教委表示,这所学校实际上并不具备办学资质。而此前的7月25日,北京市教委就公开对25所民办高等教育机构进行了通报批评,针对的主要是虚假宣传等违规行为。无序竞争、虚假宣传,损害了民办非学历高等教育的声誉,学生和家长对民办学校敬而远之,导致招生危机。
在北京市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刘林看来,中国民办教育正在经历着一个两极分化、优胜劣汰的阶段。北京民办高校在鼎盛时期,针对高自考的非学历教育学校一度达到120余所,而现在已不足50所。一些民办校过于重视规模扩张,将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到招生宣传上,没有重视教学质量和学校硬件建设,导致办学条件和声誉落后于社会需求,学校已只剩下空壳。“民办高等教育现在处于拐点。”日前,在一场研讨会上,一些与会者对于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做出了这样的判断。
但是,也有专家并不同意因为目前暂时的困难,就给民办高校下一个“拐点”的结论,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季明明就持这样的观点,他告诉记者,不能因为某些地区、某些学校的困境就给整个行业定下这样的论调,因为民办教育不是一个暂时的领域,是我国教育改革的巨大成就之一,在整个教育系统内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另外,从需求来看,民办教育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我国要建设人力资源大国需要民办教育机构的贡献。从国际上的情况来看,发达国家的一流大学绝大多数都是民办的,而我国民办教育机构的发展空间还有很大。
不管是否有所谓的“拐点”出现,民办高校面临的严峻形势都是不容回避的,我们期待中国民办教育尽快走出困境,重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