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云平台

家长,是否在为考试焦虑推波助澜?

2009-05-13 08:45 来源:易信使 收藏 举报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培训中心辅仁心理咨询工作室/欧勇玲

家有考生,全家上阵

孩子要中考、高考,做家长的怎么能不关心?可是家长要小心不要帮了倒忙!

案例1 

屏毅是个大个子男孩,平时喜欢打球,学习时常马马虎虎、拖拖拉拉。为此,妈妈经常唠叨他,但是屏毅总说,“到高三我就努力了”。真到高三,努力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学校学习时间的延长已经让屏毅招架不住了,更别说回家还要熬夜。到了下学期,屏毅看到成绩完全不见起色,自己也着急了,经常唉声叹气、坐立不安、摩拳擦掌。妈妈每次看到孩子象个困兽一样在房间里转来转去就生气,“早说你干什么来着,这会都到这个时候了还安不下心学习。就你这样还想考大学?”妈妈的埋怨经常激怒屏毅,一顿唇枪舌箭后,屏毅干脆就不学了,蒙头睡觉。有时,屏毅不争辩,但是听见妈妈刺耳的唠叨,看见妈妈责备、焦虑的眼神,屏毅觉得心里压着重重的石头,书本上的字一个也看不进去。

[案例分析]:孩子成绩不理想,学习效率低,做父母的当然替孩子着急,担心孩子耽误了自己的前程。同时父母也难免有强烈的挫折感,同样全心全意培养的孩子,付出心血,却要收获失败,当然觉得难以接受。但是家长的担忧、责怪的态度对于孩子来讲,无异于雪上加霜。本来,孩子已经非常自责、担忧了,家长的态度就是在不断的告诉他“你做得不好,你肯定不行了”。这无疑在增加孩子的压力。

案例2

雨晴学习比较好,学习自觉性也强。进高三以后,学习上的事情自己安排的不错。但是妈妈就是不放心。每天叮嘱孩子吃营养品、天冷了预备加的衣服,还要念叨上几十遍“别感冒了”,孩子出门时不停的叮嘱,回来时跟前跟后的问这问那,好像担心孩子会丢点什么似的。雨晴偶尔咳嗽几下,妈妈都要紧张半天,又是找药,又是熬姜汤。快到一模的时候,雨晴连续几天感觉有些胸闷、头晕,妈妈更是紧张得不得了,连忙带到医院,虽然检查没什么不良结果,但是妈妈以后关心的更勤了。奇怪的是,从此以后,雨晴经常感到身体不适,特别是模拟考试之前,总是要难受好几天,甚至发起烧来。对这种情况,妈妈和雨晴都觉得非常担心,如果高考前出现身体问题怎么办?在一次和班主任沟通的过程中,经验丰富的班主任委婉地提醒道:“这样的情况每年的毕业生中都有,你们试试做做心理咨询能不能解决。”

[案例分析]:高三的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压力过高的情况。人在长时间压力大的情况下,难免出现身体不适的感觉。这些不适的感觉通常有症状不明确、部位不固定的特点。如果不去注意它,这些症状就不会影响学习、考试。但是,如果过度注意这些问题,这些不适就会变得越来越真切,越紧张时,症状也越明显。雨晴的症状基本属于压力引起的身体不适。在咨询过程中,雨晴也抱怨妈妈总是“制造紧张空气。把事情看得太严重”。“她总是提醒我,不要这样,不要那样,弄得我总是紧张兮兮的,觉得高考充满危险,这么多危险岂不是肯定要失败吗?”

在探讨妈妈过度担心的问题时,发现两个动机。第一,妈妈性格就比较多虑,总担心不好的情况出现。第二,孩子乖巧、自觉,学习上不需要妈妈操心。但是做妈妈的觉得在孩子面临高考这么大的事情时,自己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是非常不应该的,而自己能做的就是搞好后勤,保证孩子的身体。所以就不断地在吃、穿、身体上关心孩子,没想到做多了反而起了坏作用。

案例3

巍巍一直是个善解人意的男孩子,和爸爸、妈妈关系融洽亲近。上了高三,巍巍一直保持不错的学习状态。这一年,偏巧妈妈的工作也非常忙,有时在家也要接听单位打来的电话,而且往往一个电话要打20分钟以上。巍巍对此颇有微词,觉得电话声音吵了他学习,甚至发展到妈妈的手机铃声一响,他就生气,即使不在一个房间里,他也总觉得能听得一清二楚。为此,他曾经要求在学校上晚自习,但是由于学校的管理规定等原因没办法实现,巍巍窝了一肚子气。

巍巍经常要求妈妈在他学习累了的时候给他按摩身体,有时候妈妈太累了,爸爸来给他按摩,他就很不满意,认为爸爸按摩不认真不舒服。这些看似很小的问题,却使得巍巍经常情绪低落,学习受到影响。所以他们全家来到咨询中心寻求帮助。

[案例分析]

咨询一开始,巍巍的妈妈就不断的检讨自己做的不够,对孩子的关心不够。其实,问题并不是出在家长身上,而是出在孩子身上。高考的压力使巍巍潜意识里感到自己的能力不足以应付,他无意识地期望妈妈能像小时候一样帮他解决危机,所以出现一些像小孩一样需要妈妈不断关注(不要过多的注意力投入工作)、爱抚(要求按摩)的行为。另一方面,巍巍的不断抱怨也是在期盼家长的保证——就是他考得不好,妈妈也还能像原来一样爱他,而不会责怪他、疏远他。分析清楚了这些原因,大家好像都松了一口气。咨询师引导爸爸、妈妈正面表态:巍巍学习已经很努力了,即使考得不好,爸爸、妈妈都不会怪他。其实,这里也暴露出巍巍个性不够成熟的问题,潜意识里希望能够逃避压力,让别人帮自己承担。分析清楚这些,会让孩子放弃这些不适当的期望,将精力更多的投入到个人努力上。

家长的哪些行为在不断激发孩子的考试焦虑?

高考对于学生来讲,可以说是一个空前的压力事件,而这个压力源持续时间又长达10个月,所以很多孩子难免经不住考验。家长总是希望最大限度的帮助孩子,但是怎么才能有效帮助孩子,而不是给孩子制造新的负担呢? 下面总结了家长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几个方面:

1、将家长的焦虑转移给孩子 

对于高考,有些家长的焦虑程度比孩子还高,总觉得孩子应付不了这么大的考验,特别担心孩子有做得不好的地方导致考试失败。但是学习的事情只能靠孩子自己,这种帮不上忙的不可控感导致家长更加担忧,所以家长就不断的唠叨、侦查甚至批评、指责。潜意识里,家长觉得:“我可是提醒你了,再考不好就不是我的责任了。”其实这种提醒只会加重孩子的负担。备考,没有人能做到百分百的不懈努力,当学习状态不佳时,本来孩子自己心里就着急,家长一再提醒,更是雪上加霜。

2、不允许孩子发牢骚

孩子情绪不好的时候,往往爱抱怨,抱怨老师安排复习不合理,抱怨同学影响甚至抱怨家长照顾不周。这个过程其实是宣泄情绪的有效过程,孩子往往并不期待家长帮助自己解决这些问题。所以家长要耐心的倾听,不要觉得孩子的抱怨是因为看问题不全面或者觉得孩子对自己的抱怨是不公平、不合理的。家长更不要特别积极的出谋划策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因为家长的解决办法往往无效而且容易导致孩子逃避责任,反过来,家长也会感到孩子越来越不可理喻,提出的问题越来越“离谱”。

3、过度关注和过多照顾

家长的嘘寒问暖,悉心照顾,开始会让孩子感到温暖,时间长了反而成为负担,很多孩子都觉得父母付出了这么多,期望的是自己“好成绩”的回报。但是这个回报并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无形中,孩子会反感家长的照顾。

还有些家长会反复强调身体、吃饭、睡眠等等问题的重要性,结果导致孩子认为身体不舒服(饭吃的不香、睡眠不好)就无法学习或考试。其实这些因素的影响是完全可以克服的,有了家长言语的暗示作用,反而克服不了了。

4、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

家长拿自己孩子的短处比别的孩子的长处,是想告诉孩子:“我相信你可以做得和他一样好。”但是孩子接受到的信息却是:“我认为你永远也比不上他。比不上他,你就注定是失败的!”。

以上说明了家长不应当做什么,但是家长们更关心的是应当做什么?其实几乎所有的家长都已经做得太多、太过了!只要能不做这些有害的事情,就是对孩子最好的帮助。

相关标签:考试焦虑师范大学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