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云平台

《认识长方体》说课讲稿

2008-05-29 12:29 来源:易信使 收藏 举报

一、把握教材,目标定位。

(一)教材;

《认识长方体》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二单元的学习内容,它是在学生掌握认识长方形以及长方形面积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即将学习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的基础,又是学生认识立体图形的开端,对今后进一步学习立体几何知识及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认识长方体》是一节数学概念课,它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通过本节课学习,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二)目标;

基于上述,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感知,初步认识长方体,了解长方体的特征,初步建立学生的空间观念。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分析的综合能力及小组合作能力,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实际生活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情感目标:通过探究合作的学习运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以及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三)重点、难点

重点:长方体特征;

难点:建立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教学具准备:

长方体实物及相关课件;

(五)教学时间:1课时;

二、选择教法,突出主体。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联系现实生活,使学生从中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通过教学实践,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小组合作及应用数学意识。因此,在本节课中,我认为运用活动教学形态,采取“引导-合作-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三、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小学生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因此,按小学认知规律从“具体感知-形成表象-进行抽象”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自己摸一摸、量一量、拼一拼、比一比等系列活动认识形式,自主探究学习。

(一)开门见山,由面到体。

1、新课导入:同学们,请大家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你还记得怎么样计算它们的面积吗?

2、实物出示文具盒、墨水瓶等立体图形,从而得出立体图形概念;并鼓励学生试举出生活中立体图形实例。

3、板书揭题:认识长方体

(从研究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形成发展中的一次飞跃。因此,在引入前,首先让学生对以前平面图形知识进行系统性回顾,为将来学习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打下坚实的基础。然后,再出示立体图形实物,在学生头脑上建立立体图形表象,并得出立体图形概念,从而点明本节课学习内容和目标,激发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二)教师引导,自主探究。

本节课教学内容主要分为四个层次:(1)“面”与“面”的特征。(2)“棱”与“棱”的特征。(3)“顶点”与“顶点”的特征。(4)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由于本节课概念比较多,学习内容较为枯燥,若仅靠传统说教式和灌输式就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因此,本次教学我以学生的主体参与为基本原则,4人一组,采用“引导-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给每个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让每个学生的思维和认识都“活”起来。

鉴于上述,我首先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的“面”及特征,然后将剩余学习任务制订成表格,派发给每个小组,以比赛的形式,参照实物,针对长方体“面、棱、点”的特征,鼓励学生在数一数、摸一摸、量一量、比一比、议一议的学习活动中,得到长方体各部分的理解和认识。

1、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的“面”及特征。

(应用自己的学具)

(1)摸一摸,数一数;长方体它有几个面?(引导学生按顺序观察,可按方位给每个面标上名称。如:上、下、左、右、前、后。)

(2)看一看,量一量;长方体每个面是什么形状?长和宽各是多少?看有哪些面的长和宽是相等的?(注意,出示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的特殊长方体)

(3)算一算,比一比;每个面的面积是多少?有哪些面的面积是完全相等的?

(4)指一指,说一说;不同位置的长方体的长、宽、高,反复出示长方体,不断变换,引导学生准确辨认。

(5)请学生小结长方体“面”的特征,课件演示。

(新课标倡导教学过程应由单纯传授知识的过程转变为学生发现知识和学会学习的过程;本环节以摸、看、量、算、比等多种形式分别感知长方体,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的认识长方体“面”的特征,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实践能力,为接下来自主探究“棱”和“顶点”的特征打下坚实的基础。)

2、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学生小组合作学习长方体的“棱”和“顶点”的特征,归纳小结,并完成下表。

(1)课件出示学习任务:

形 体
数 量
特  征

长方体


顶点

面积

(2)比一比;

运用上一环节学习流程,看哪个小组最先合作学习完“棱”与“顶点”的特征,教师个别辅导。

(3)说一说;

看谁将棱和顶点的特征表达得最准确?(深化认识,增强记忆)

(4)议一议;

看有没有表达不准确或不完整的地方?(自主交流,拓展思维)

(5)画一画;

看谁将长方体画的最标准?(动手画图,突破难点。)

(本环节中,教师主要巡视指导,指导各小组按预定流程完成学习任务,将学习的主动权完全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总结归纳,互相评价。

(1)请学生小结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特征,其它同学补充,教师出纳出示,课件演示“面”和“顶点”的特征。

总结如下:长方体是由6(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的围成的立体图形。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2)以小组为单位,说说自己的表现,启发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与互评,以及在学习中与他人合作共事的教育,教师作点评。

(教师要像赞美上帝一样赞美你的学生。确是如此,每个学生都期待着他人对自己的肯定,能够让每个学生都能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会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具有活力,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学习的快乐成就感,从一点一滴开始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自信心。)

4、导入生活,活学活用。

举出生活中长方体实例,并指出相应长、宽、高及面、棱、点,以深化学生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如:、教室、玻璃、讲台……。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更应服务于生活。作为教师,应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将数学带到生活中和学生 “用数学的意识”。)

四、巩固练习,及时反馈。

为了增强学生学习实践性和强化对长方体特征的认识,我采用了多种练习方法加以强化学生记忆;如:辨别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判断对错、发展想象等形式,深化学生知识,拓展学生思维。(课件出示习题)

五、质疑激思。

1、鼓励学生自主提问。

2、议一议:

○1若改变长方体长、宽、高,长方体的形状会怎么样改变。(以不同大小的图形表示)

○2要计算出长方体所有的面的面积,最少要计算出几个面?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通过提问,学生会把自己课堂所学的知识进行再整理,从而加深了知识的牢固性。同时,这个时段也是学生极易产生创造性思维火花的高频期,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f4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