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云平台

让数学练习散发出人性和智慧

2008-05-29 12:10 来源:易信使 收藏 举报

让数学练习散发出人性和智慧

一、 在开放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

【依据】开放题常常有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鉴于此,学生在找到知识要点,确定解题思路后,还要按照一定的逻辑层次,准确完整地组织答案,同时要对所得方法和结论进行认真筛选、推理、计算,力求解法新颖、独特,答案最佳、最新。这是解答好数学开放题地保证。

【例1】学校有一块长40米的正方形空地,现要在这块空地上建造一个花圃,使种植花草部分的面积占整个空地的一半。该如何设计花圃的建造方案?本题由于思考的角度不同,必然会得到不同的答案,但若选择最优设计方案,就要让图形回到实际问题中去。现摘录几种如下:

【评析】这是一道典型的数学开放题,重在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它融阅读理解、面积计算、图形设计为一体,不仅趣味性、应用性、创造性强、还渗透了美的设计理念,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

二、在生活中,激发学生的积极态度和情感

【依据】人文性是从带有现实问题的学校材料中凸显出来的。这就要求数学内容更多的取材于生活,打破形式化的叙述,及时将具有生活背景和时代气息的学习材料呈现给学生,才会折射出人性的美丽。

【例2】《分数的初步认识》设计了这样一题“发散思维训练”:妈妈把生日蛋糕平均切成10块,小明吃了其中的4块,小明吃了这块蛋糕的几分之几?

组织讨论:

1. 如果余下的平均分给爸爸、妈妈吃,爸爸和妈妈分别吃蛋糕的几分之几?

2. 小明吃了这块蛋糕的几分之几,爸爸和妈妈吃了几分之几,谁吃的多?为什么?

3. 如果你是小明,你觉得这样分合理吗?你会怎样分这块蛋糕?

【评析】从知识技能的角度看,这一练习充分挖掘了题目的智力因素,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达成了知识的掌握与应用这一目标。就人文精神来讲,题目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机地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尊敬长辈、人文关怀等意识无声地渗入了学生的心灵。

三、在整合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能力

【依据】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教学目标的把握与制订,要有一种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大课堂教学观、要重视实践和综合应用,帮助学生综合运用自己有的知识与经验,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以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整合,这是一个不断收集,不断更新,不断积累建构的动态过程,不仅应是学生获得知识与方法,更应使人文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使学生成为具有发展潜力的人。

【例3】《统计表》练习设计:

溧阳市教育局为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加强了学生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下面是针对白色污染进行的专项调查。

2004年第二季度平均每人每月丢弃塑料袋的抽查情况:

月份 四月 五月 六月

只数 15 12 5

问题:看到这个统计表,你想到了什么?

请你们预测一下,十月份可能是几只塑料袋?为什么?

【评析】一个个合乎情理的建议,一个个有理有据的猜想,透出了多少对环保的深深忧虑和对未来的良好祝愿,有激愤、有谴责、有教诲、有展望……凡此种种,情感的体验与心灵的震憾,莫不来源于对身边的生活现象和数学化生活材料的思考,而这种思考,又正是对统计中的信息进行分析、解读的结果。在这一练习中,学生既获得了正确把握信息的能力,又提高了人文素质和能力。

四、在探究中,增强学生的知识体验和感受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要求教师要把自主探究的机会、时间、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从探究过程中感受问题的存在,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例4】为了引导学生重视课堂中40分钟的学习,提高课堂效率,过好课堂关,我给学生出了一道他们身边的数学题:一个学期中(一学期按20周计算,一周五节数学课),我们真正用于学习数学的上课时间是多少?

学生计算:40×5=200分钟(一周五节数学课)

200×20=4000分钟(一学期按20周计算)

4000÷60÷24≈2.8天(一小时60分钟,一天24小时)

【评析】这样的问题为学生提供了“做数学”的机会,学生通过自己寻找方法,在探究中发现总结、验证,不仅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更让学生得到体会到我们根本没有理由浪费课堂上40分钟的宝贵学习时间,从而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珍惜学习时间的教育。

相关标签:数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