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校自主招生实行两年喜中有忧
近日,上海市一批试点5%自主招生的重点大学推出招生方案:给中学校长更大推荐权、书面考试中增加能力题分量、加大专家面试比重、通过书评竞赛来选拔学生……
迄今,本市复旦、交大、同济、华东师大、华东理工等5所高校拥有这一自主权,它们实行两年情况如何呢?
中学校长推荐权更大
上海交大今年规定,由部分重点中学校长推荐的学生,不必参加交大的文化测试,只需参加面试,即可纳入自主招生范围。复旦大学、华东师大赋予部分中学校长更大权利:他们推荐的学生,无需参加高校任何测试,即可入选。
复旦大学高教研究所张晓鹏教授就此指出,中学校长向高校推荐学生,应该觉得下笔重千斤。一方面,自主招生受层层监督,中学要在校园公布推荐者名单,高校要审核学生材料,入选学生名单要向社会公示,学生进入高校后还要接受大学老师的评价。另一方面,校长的推荐关系到个人声誉、学校声誉,如果推荐过程有“暗箱操作”成分,诚信度受损,后果不堪设想。张晓鹏认为,诚信土壤的建立,为高校自主招生突破5%比例奠定了基础。
选才看中人文情怀
高校自主招生越来越看中学生综合素养。复旦大学在自主招生中推出“博雅杯人文知识大奖赛”。该校文史哲专家列出一批经典书目,如傅雷的《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钱钟书的《宋诗选注》、赛林格的《麦田守望者》等,在高三学生中开展书评征文。竞赛中表现出众的学生,将享受自主招生政策。复旦有关人士表示,举办这一竞赛,是希望引导中学生形成广泛兴趣和博雅气质,增进对社会的关怀、对人类精神价值的思索。
上海交大今年在选拔优秀生时,不光看他们理科竞赛获奖情况和学科选拔测试成绩,学生热衷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为学校和社会作贡献等,都将纳入评价体系。华东师大今年加大面试比重,组织多学科教师组成“考官”队伍,考察学生综合素质。
为创新人才开“小门”
根据自主招生政策,高校选定的上海考生,高考成绩只需达到本市确定的重点本科分数线,就可被这些高校录取。但实行起来有实际困难:受应试教育影响,具有创新才能的学生本来不多。少数几个冒尖的,其高考成绩也不一定出色,有些人的考分就没有达到重点本科线。
华东师大就有过这样的遗憾:前年,学校在自主招生中,看中了4位具有科技创新才能的高三学生。这些学生在科技制作类竞赛中获奖,学校特地为他们组织了专家评审,并决定让他们享受自主招生“阳光”。但这4位学生的高考成绩没有达标,最终无法录取。
自主招生政策推行后,不少高校将目标锁定为具有创新才能的特长生,中国的发展也需要更多的创新型人才。因此,部分高校教师建议,自主招生政策应为这类学生开扇“小门”,在一定程度上淡化高考分数线对他们的限制。
来源:《解放日报》
相关标签:自主招生高校自主招生重点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