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云平台

热议:万一中考失利 你该不该借读 ?

2008-05-25 16:06 来源:易信使 收藏 举报

在杭城中考的这两天,记者守候在考点门口,竖起耳朵听到了家长各种各样的谈论,其中有一个热点话题:借读。

在杭州第十三中学考点门口,第一门考试语文还没有开考,一位妈妈就向其他两位妈妈宣布,即使儿子没考好,也没有关系,已经在杭城某重高谋求了一个借读名额。

在杭州大关中学考点,一位妈妈已经与儿子达成了一致:就是进一般的高中,也决不到重高借读。原来,这个男孩初一时就到杭城一所知名民办初中借读,每次考试成绩还不错,但就是无法排到班级的名次中去。原因很简单,他是借读生!这位妈妈说,她再也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在这种孤独感中度过另外三年。

“借读”好不好?几乎年年都是家长和老师们争论的焦点。

解读“借读”

“借读生”这个词好多年前就已经存在,2004年规范称作“择校挂读生”,规定每所高中每个班可以招4名借读生。有关部门还规定了借读生的收费,每生不超过3.5万元。

在杭城,仔细算一笔账,8所一级重高每班招收4名借读生,一所学校就是约50人,8所就是400人。如果再算一算,这些重高招收新生每班48人,只要不超过每班54人的上限,在接下来的3年里,学校还可以每班收6人,除去4个借读生,还有2个名额。就是这余下的2个名额,除了必要的转学生外,一般也被挪用招收借读生了。所以,仅仅是在杭城的重高校园内,借读生理论上可以达到五六百人。

但这么多借读生名额,却仍满足不了家长的需求。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校长说,去年有不少家长遭到校方否决后就质问校方:借读名额是不是都给有权有钱有条子的学生了?

为了消除家长的这种猜忌,有些重高提高了借读门槛。比如杭十四中,去年中考分数线是497分,它把借读生的分数控制在3分之内。也就是说,只有分数达到494分以上,你才有可能获得这个借读名额。

中考成绩公布后 重高校长“不敢回家”

中考昨天结束,虽然分数还没出来,但不少重高的校长就开始紧张起来。根据往年经验,他们知道马上将会进入被包围状态。各种条子、托请都来了,目的只有一个:接收孩子借读。一位重高校长说,去年中考成绩公布的第二天,他就将自己的手机设置成呼叫转移,因为一天几十个电话已经让他无法正常工作。

进入8月,重高的校长室会更加热闹,每天前来求情的家长和关系户让办公室拥挤不堪。躲回家中没几天,家长们又找到了家中。被逼无奈,校长只好躲进了宾馆,手机也关机,每天只短暂地开一下机,看一下信息。一位校长曾开玩笑地说自己这段时间“比特工还要厉害”。

家长彻夜苦等,打一场硬仗

校长们痛苦,家长也不轻松。为了让校方接纳孩子,家长也是使出了浑身解数,对校领导进行“围追堵截”。谈到去年为了孩子借读,方女士形容其就像一场战役,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身体、耐力、勇气缺一不可,最后还要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方女士说,她从得知孩子的中考成绩后就开始活动了,先是辗转托熟人去认识学校领导,可是等到中考分数线划定以后,校长却不见了,手机也一直处于关机状态。她只得多方打听,找到了校长的家里,家里人说他出去了,要很晚才回家。方女士一狠心就站在楼梯口等,一连等好几天,几乎是彻夜等待才终于堵住了校长。据了解,在一所学校里,竟然发生家长为了孩子借读,跪在校长面前不愿起来的事情。

一头爆棚一头吃不饱

借读,给被“放鸽子”的学校带来的影响是很大的。杭城一所普高的校长非常不满意借读生的行为,去年该校秋季开学后因实际到校的学生少了30人,原有的教学计划被迫改变。据说,一些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借读”去了。而在一些重高,原来一个班级48人,由于借读生的到来,可能一下子变成54人。去年开学后,记者在某重高看到,教室里因借读生的到来而变得很拥挤。

“插队”

未必能抢先

谢明敏,4年前中考445分,已达到重高录取底线,被当时的普高杭七中录取。去年他考出了高考总分600分的好成绩,其中数学拿了满分,顺利进入重点本科大学。他的同学朱林(化名),中考461分,本该是谢明敏的同窗,后借读于一所省一级重高,高考考了373分。

进一级重高的反而考不过进普高的?

记者搜集到的数据显示,“朱林”不止一个:当年杭七中的在外理科借读生13人,11人中考成绩都超过谢明敏,但高考成绩无一超过他;“谢明敏”也不仅仅只有一个。

杭七中2002年新生入校时,90%的学生成绩只相当于一般重点中学的最低录取线,平均分还不到前5所重高的最低录取线;2005年,同样这批人却有近17%的学生上了一本线(还不包括美术班学生),近50%的学生上了二本线,本科率高达86%。类似学校还不止这一所。去年杭九中的高考数据显示:2002年有15名学生借读于省一级重高,其中理科8人,中考平均分为426.3分,高考平均分为439.3分,而杭九中同类分数段学生的高考平均分为444.8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