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云平台

曹欣欣谈小提琴调弦

2008-05-21 19:16 来源:易信使 收藏 举报

关于调音和音律问题,本来我觉得自己已经会了,但一深入研究又发现这里的名堂竟然是那么多。研究的结果还是回到原来的起点上——用5度双音调弦。昨天打电话给我的老师,专门请教了这个问题。他说大多数演奏家,包括国外的演奏家都用这种调法。今天早晨又收到曹欣欣的email,她又耐心细致的讲了一些她的感受,很增长见识。现将全信发布于此,估计会对和我一样的人有启发。非常感谢曹欣欣对我们学小提琴的成年人的帮助,祝愿曹欣欣今年顺利通过国家考试,也祝愿她将来成为中国甚至世界舞台上的一位令人喜爱的小提琴家。

HALO,莎贝达:

首先我不知道您对我上次的说法尝试了没有,因为我们只是E-MAIL联系,只能靠语言来表达。毕竟没有示范的东西不说清楚是很难理解的。而且,我说的,也只是我现在用的方法,不一定适合其他的人。

我看了您那篇《关于小提琴的音律》,非常专业的文章。同时我也对上次那封E-AMIL做一点补充:《关于小提琴的音律》中说的,只是各个律的原理。我们没有可能调音的时候还去计算他们之间的是几比几。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听共振。不知道您有没有碰到过这种情况,就是明明自己听觉得准了,但是教师却说没有准?那么到底谁说的对呢?我认为这就要用我所说的"矫枉过正"(雷达扫描),越接近共振点,越要小心。

在这里要提一点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右手运弓,一定要均匀,我是说右手一定不可以紧张,如果你两个弦的压力不均匀,那么永远都对不准!!!我用"雷达扫描"这个方法专门练习过,先把弦的音准打乱,然后专门联系听力。

还有一个问题,也是一个搞音乐的人必须具备的素质,就是内心听觉:搞弦乐的人的耳朵一般都是固定音高。我认为在没有任何标准音的情况下,内心是要有一个标准A的,有可能稍微有误差,但是不可以差太多。你现在立刻唱出一个标准A,再听听音叉,怎么样???然后你再唱出"D-A" ........

这是可以训练的。通过视唱练耳课。或者在家里,有钢琴的话,自己都可以自己练习。

比如:自己先弹出随便一个音,不要碰其他音。在这个音上唱出或各种音程或各种基本和弦。要求是:不能光唱出音名,还必须把音都唱准!

每年的暑假,CCTV-1都有电视歌手大奖赛,其中有综合素质考察,里面不就是考这些嘛。

说实话,一般视唱练耳这方面最棒的是钢琴和管弦专业的学生(但是钢琴学生的耳朵没有管弦的 "叼"),这门课比较差的就数民乐和声乐的学生。

内心听觉还包括,在演奏之前对乐曲的大概认识等等。我的老师曾经说:不要让自己轻易重复和改正,意思是,在你拉出之前,内心听觉就应该在手的前面,你已经知道你心理想要的是什么音,这个音包含了:音准,音色,指法,语气等等。一旦这个音出来了,再挽救已经晚了。要尽量要求自己每一次重复都是自愿的,有必要的,有提高的。那么调音准也是一样。

我观察有的人对音很慢,拉来拉去就差一点点就是不到那个共振点,原因是因为他怎么都不肯 "过头"。其实只要稍微"过头"一些,然后再回来,就OK了。这就是我说的"矫枉过正"。我不知道我有没有表达清楚。因为不能示范,所以罗嗦了点

又联想到的:

1.比如我们平时拉BACH的SONATA,或者是音阶练习曲什么的,也就是SOLO的时候。就用的是纯律,绝对不可以一个音一个音的对着钢琴来找音准,如果这么做的结果就是将来练习惯了,没有一个音是准的。12平均律是BACH专门为钢琴制定的,它是适合那种乐器的!!!

2.还比如有的时候:演奏带有下属音,并且即将解决的时候,这时候,7音需要根据音乐的特定环境,稍微多点倾向性,难到就能说这个音不准吗?其实这个倾向于主音的7音,是要比真正"准"的那个7音好听的,那么这个时候,我认为倾向于主音的7音是准的!

3.但是,如果演奏协奏曲或带钢伴的SONATA,或者有钢琴伴奏的其他曲子的时候,演奏者的音准要尽量向钢琴的音准靠,比如在钢琴和提琴都同时含有主音,属音...的情况下。提琴的根音就要尽量向钢琴靠拢,这样才一致,(但不等于用12平均律)。因为钢琴家自己是调节不了音准的,而提琴家是可以通过听觉和手指在乐器上调节的。

也就是说,演奏的时候,只要在有两个人以上的情况下,就不可以光听自己了!!!

因为音乐是不停在变化的,每个和声都有他的特性,所以根本就没有,也不可以来测量,只有通过内心听觉和艺术听觉来判断。

当然在初级阶段,要通过练习双音、音阶来训练左右手来服从听觉,但是千万不可以把不准的练成习惯,因为一但适应了某种音高概念,如果是好的,那么倒无所谓;如果是错误的,那么将非常可怕而且是很难更改的。

我罗罗嗦嗦说一堆也不知道讲清楚了没有。您经常研究这些学问,应该也很了解。很高兴和您探讨。相关标签:小提琴学习